不少贷过款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何许多贷款广告宣称“贷款利率低至 3.5%”,甚至还有低至 3.1%的,但自己却无法申请到这样的最低利率。难道这些最低利率只是用来吸引眼球的幌子吗?
事实上,每个人在办理贷款时的贷款利率有所不同是正常现象,即便是在同一家银行申请同一个贷款产品,不同人的贷款利率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分析一下造成借款利率因人而异的原因。
市场因素
(一)贷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是由央行发布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导性利率。我们常听到的“降息”“降准”中的“降息”,指的就是基准利率的调整。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利率变动的重要指向标,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一旦发生变化,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测算基础利率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同一款贷款产品,在不同时间发放的贷款,其贷款利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市场供给关系
商业银行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而这个浮动利率是由市场因素所决定的。通俗来讲,当银行资金充裕,而借款人数量较少时,浮动利率就会降低;反之,浮动利率就会升高。
个人条件因素
(一)资产情况
个人是否拥有优质资产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重点关注的资质。例如房产、车辆、公积金、保单、企业纳税情况等,有价值的资产越多,个人的资质就相对越好。
同时,借款人的负债情况也在考量范围内,银行会据此计算出负债率。资产越多,负债率越低的人,越容易申请到低息贷款产品;反之,贷款利率则会较高。如果有人宣称只需一张身份证就能借到高额低息贷款,那你就一定要小心谨慎了。
(二)综合征信评分
信用状况是决定贷款利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银行会参考央行征信报告和大数据,主要查看借款人过往的借贷是否存在逾期记录、征信被查询的次数以及贷款机构的数量等。征信状况越好,贷款利率就越低;反之,银行为了平衡风险,就会上调贷款利率。
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信用评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积累良好的消费和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职业情况
借款人职业的不同,贷款利息也会有显著的差异。许多银行针对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优质单位推出的信用贷,利息往往低于普通工薪族,并且办理条件也更为宽松。此外,有正当职业的借款人贷款利率通常低于无业人员。当然,具体的贷款利率还需结合借款人的收入、资产等情况来综合确定。
(四)额度和期限不同
相较于短期贷款,金额较高且期限较长的贷款能够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为了降低借款人的逾期风险,贷款机构通常会适当调低此类贷款的利率。而对于用于短期周转的小额短期贷款,为了获取更多的息差,利率则会有所上调。
(五)贷款机构
常见的贷款机构包括银行、消费信贷企业、小额贷款企业、民间贷款机构、保险公司等。不同的贷款机构,贷款利率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普通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稍高于银行。银行对借款人的准入门槛要求较高,申请和审核所需的时间也较长,但相对来说利率会更低一些。而非银金融机构,虽然资金成本略高于银行,审核过程更快、流程也相对简便。因此,选对贷款机构,就有可能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产品。
(六)还款能力
还款能力也是影响贷款利率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收入稳定、工作稳定的借款人更容易获得利率优惠。
(七)贷款类型
不同性质的贷款,利息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抵押类贷款的利息会低于无抵押的贷款利息。
常见的贷款类型有信用贷、抵押贷款等。信用贷无需任何抵押物,只需提供个人的相关信用资料即可申请;抵押贷款则要求借款方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以确保贷款能够到期偿还。由于信用贷的风险高于抵押贷款,所以其利率也会相对较高。
此外,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普惠金融扶持政策,某些行业还可能获得一定的政府纾困补贴。
影响贷款利息高低的因素众多,包括政策、产品、资金方以及自身综合条件等。但通常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风险越高,利率越高;风险越低,利率越低。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