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刚过,本应是企业蓄势待发、谋划新篇的时候,但却有老板陷入了困境,向蓝宝诉苦:公司经营良好,但因为他图方便长期用私人卡收付款,导致对公账户流水不足,申请融资时直接被银行拒之门外了。
其实这样的事并不少见,许多中小微企业都有流水不足的问题,这种不规范的财务状况很容易让企业陷入“流水不足—融资难—资金链紧张”的恶性循环中。那么为什么流水不足融资会被“卡”呢?
银行审核企业融资时,对公账户流水是核心材料。它不仅是企业经营稳定性的证明,更是还款能力的重要依据。像将业务收入直接打入个人账户的这种不规范操作,就会导致对公流水“缩水”,还为企业埋下隐患:
财务混乱:账户公私不分,很容易会被认定有挪用资金或逃税的嫌疑。
融资受阻:银行没办法核实真实经营数据,自然也不可能通过融资申请。
法律风险: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相关规定,是有可能会面临税务稽查甚至刑事责任的。
私人账户的流水不是有效流水,那么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是不是只要是对公账户流水就是有效流水?其实不是的,银行认定的有效对公账户流水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真实性:交易是真实的,杜绝造假美化的流水。
连续性:至少有6个月的稳定记录,才能体现企业的规律经营。
合理性:流水金额是匹配业务规模的,要避免出现大额异常。
多样性:流水要涵盖收入、支出、税费等方面,展现企业全面运营。
所有伪造美化的流水、私人账户的流水以及快进快出的流水(资金停留少于24小时,可能被银行视为异常交易)都属于无效的流水。那么,因为有效的对公流水不足而被拒绝融资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1. 规范流水,亡羊补牢:要先将所有业务收入转入对公账户,至少坚持6个月以上,同时可以提供一些企业的纳税记录、社保缴纳单等依据,佐证真实收入情况。
2. 优化企业融资方案:可以选择降低产品融资额度或延长期限,根据现有流水来寻找达到门槛的产品,提高融资的通过率。也可以选择增加抵押担保,如用房产、设备等抵押,或引入信用良好的担保企业等。
3. 善用外部资源与新型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寻求如供应链金融、政府贴息贷款等新渠道获取融资。此外,也可以利用数字化融资平台分析流水和企业经营状况,直接匹配出企业目前最合适的融资产品,提高融资效率。
总之,有效流水不足的背后,往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疏漏。与其在融资被拒后焦头烂额,不如尽早规范账户。有效流水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健康经营的自然结果,企业筑牢流水根基,融资也就能水到渠成!
暂无数据